疫情时期古琴志:陈长林
导语:为了纪录COVID-19疫情时期古琴艺术家与学者的真实生活状况,面对疫情发出古琴界的声音,积极回应广大同学、古琴爱好者和读者对各位古琴艺术家与学者的热切关心,近期,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昆曲)传承基地发起了以“疫情时期古琴志”为主题的系列访谈活动。访谈活动得到了各位古琴艺术家与学者的大力支持,“北大古琴传承计划”将在公众号上陆续刊布,以飨读者。
陈长林,1932生,福建福州人,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。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1946年向闽派琴家——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学琴。1951、1956年先后加入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会,又向吴景略、张子谦、查阜西等名家学习,在闽派基础上兼学各家之长。1958年开始打谱,到2019年已打谱有100首琴曲,曾多次应邀出席海内外古琴会议。2019年应邀为庆祝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的古琴音乐会、第十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。出版有陈长林古琴专辑“闽江琴韵”“陈长林琴学文集”“陈长林古琴专辑”104曲和“陈长林古琴谱集”88曲。曾指导音乐学院研究生,取得硕士学位。1982年开始进行古琴与电脑相结合的研究,研制有“古琴谱的电脑处理系统”“古琴读谱奏乐显示”等。
Q: 您现在在哪里?
陈长林:我住在北京昌平我的女儿陈燕家。
Q:疫情期间,您的日常生活状况如何?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?
陈长林:疫情之前我住在中关村。疫情期间住在昌平,有女儿、女婿、外孙女们的细心照顾,生活状况比在中关村要方便得多。每天我都坚持锻炼身体,例如每天清晨双手转动健身钢球(共约7斤重)一万次,傍晚在小区内散步等。
我最关心的是抗疫的进展,每天都不止一次上网了解北京、全国以至全世界的抗疫情况。抗疫前线人员不畏艰险、冲锋在前、舍生忘死、高效率战胜疫情的事迹;全国人民同心抗疫、众志成城的事迹,都让人们非常感动,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。
Q: 疫情期间,您想做或正在做的工作是什么?
陈长林:我来昌平时就已带来笔记本电脑,因此在疫情期间每天都没有间断古琴研究工作,照常和琴友们通电子邮件交流琴学,并协助女儿陈燕学琴。陈燕教她的女儿尚岳(9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)弹古琴时,我也在旁提出一些“如何提高的意见”。
2019年11月12日,我曾在北大举行讲座《古琴泛音的数目与徽位》,主办方已将现场录音整理成文字,希望我校正,以便在公众号上发布。由于录音不太清晰,而且没有图表,大家不便阅读,因此我把原稿修改补充,加上必要的图表后,修正成十页的文章。
Q:您对广大古琴爱好者的寄语?
陈长林:让抗疫精神鼓舞我们广大古琴爱好者,疫情期间不外出,仍旧可以在家弹琴,研究琴学,并可开展线上古琴教学和交流。